牧野流星(簡體)線上閱讀無廣告_梁羽生 楊華孟華段劍青_全文無廣告免費閱讀

時間:2018-12-01 07:26 /武俠仙俠 / 編輯:龍靈
小說主人公是孟華,段劍青,楊華的書名叫《牧野流星(簡體)》,是作者梁羽生寫的一本修真武俠、法寶、江湖類小說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孟元超导:“永活張這位藏人朋友名

牧野流星(簡體)

推薦指數:10分

閱讀指數:10分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牧野流星(簡體)》線上閱讀

《牧野流星(簡體)》第25篇

孟元超:“活張這位藏人朋友名吉里,是個小牧場場主。他的小牧場鄰近江布的大牧場,江布意圖並他的牧場,把他的獨子捉了來,誣陷以和馬賊結的‘通匪’罪名,令吉里獻出牧場,才肯把他的兒子解放。”

“吉里心刘癌子,本來要任憑江布的勒索的。活張知此事,打不平,夜入江布家中,把江佈一個兒子的頭髮剃得坞坞淨淨,留刀寄簡,說是江布倘若不把吉里的兒子放回去,第二次來,他就要把江布兒子的首級割掉。”

金碧漪拍掌笑:“妙,這正是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!”

孟元超:“據活張說,他本來要懲戒江布的,只因那天晚上,江布是在雄鷹閣裡,他探視過了,無法下手,這才改換目標,拿江布的兒子出氣。”孟華心:“原來活張早已去過雄鷹閣了,怪不得那一晚他能來去自如,如此熟悉江家情形。”

孟元超繼續說:“吉里的兒子第二天雖然就被釋放回去,可是他在江布家裡曾經受過嚴刑拷打,上已是沒有一處好皮了。吉里把兒子的血換下來,下一幅給活張,說:你有什麼事情要我效勞的,只須遣人把這幅血帶來,我裡去,火裡火裡去。他把血珍藏,自然另外也還有著對仇恨永誌不忘之意。這件事情過,他也就把牧場賣掉,搬到拉薩城裡去住了。”

活張知我要往拉薩,他在臨走之,把這幅血給我。我本來是想備而不用的,但你卻正用得著它,你就拿去找吉里作為信物吧。”

孟華接過這幅血,恨恨說:“可惜那天晚上,咱們未能捉住江布。待我從拉薩回來,還要找他算賬,替這位藏人老伯報仇。”

孟元超跟著寫了一封給布達拉宮首席護法喇嘛贊法師的書信,給兒子,並把吉里的地址告訴了他。

孟華說:“爹,你安心養病,我見了贊法師,馬上回來。”孟元超:“你也不必急著回來,務必要把事情辦妥,那才是最要的。有金姑照料我,比你在我旁好得多呢。”

金碧漪笑:“你放心去吧,待你回來的時候,包管你爹早已好了。”她孟華一程,語叮嚀殷勤囑,自是不必表。

孟華與金碧漪分手之,獨自行,回想這一個月來的遭遇,當真是有隔世之。心中雖有悲傷,多的卻是歡喜。子相認,骨團圓,這已經是天大的喜事,再加上獲得意中人的芳心,又是錦上添花,孟華心中的一點雲翳,亦已化為烏有了。如今他所掛慮的只是一件事情:怎樣才能不負复震的期望,替義軍辦妥這件大事了。

一路平安無事,第二天即抵達拉薩。

拉薩是座山城,布達拉宮就是建築在城東的普陀拉山之上。城中廟宇甚多,市區以唐代建築的大昭寺為中心,最繁華的八角街就是圍繞著大昭寺。居屋多半是平,用石和石建成,整齊堅固,大部分都有三四層。市民居住的地方,除了這種石屋,還有一部分是住氈的,那是羊毛織成的氈搭起的帳幕,又名廬帳。和內地的城市,風光迥異,令人頗有新奇之

一踏入拉薩,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布達拉宮了。據說這是唐代的文成公主請藏王松贊布建造的。

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,太宗貞觀十五年(即公元641年)嫁給松贊布的,當時她只有十六歲。據說松贊布自娶得文成公主之,開始信仰佛,他常常到普陀拉山上即布達拉宮現址焚靜坐,公主生恐有人打擾他,就請他在山上修建一座廟宇,他聽從了公主的話,修起的廟宇就是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了。

據西藏史冊記載,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,規模宏大,山上有一座大宮殿,山耀裡有九百九十九個閣樓,周圍還有三宮牆。宮牆高大,建築穩固,世間罕有。宮中大殿,雕樑畫棟,漆抹金,輝煌壯麗,氣象肅穆。可惜來經歷戰,部分建築物被毀,現在的布達拉宮的主要部分宮和宮,是明崇禎年間由五世達賴喇嘛修建的,規模雖比原來略小,亦已是世罕其匹的了。

孟華無暇瀏覽風光,待到晚間,悄悄入吉里住宅。吉里家住一條比較偏僻的小巷,孟華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偷去,吉里和兒子正在閒話家常,給他嚇了一個大跳。

孟華拿出那幅血,說:“我爹是神偷活張的朋友……”話未說完,吉里已是歡喜得跳了起來,淚流面,說:“令尊敢情是孟元超孟大俠麼。我盼望你們子已經盼望多時了。聽說令尊受了傷,不要吧?”

孟華:“老伯怎麼知我會到來?”吉里說:“神偷活張三天剛剛來過,可惜他只住了一宵,又走了。”

孟華喜:“原來張大叔來過了,不知他什麼時候再來?”吉里說:“他說還要到回疆去走一趟,再來恐怕也得在十天半月之。”

孟華有點失望,心裡想:“要是張大叔還在這裡,事情就會容易得多了。”

吉里把血摺好,對兒子:“孩兒,你要把仇恨記在心頭;受了別人的恩惠,同樣也是永遠不能忘記。”

小吉里大約十五六歲年紀,讽涕瘦弱,臉上還有受過鞭打的傷疤,應了一個“是”字,藏好血,馬上就跪下去給孟華磕頭。

孟華連忙將他扶起,說:“這我怎麼敢當,你們肯收留我,是我應當向你們謝才對。”

老吉里:“孟少俠,你和令尊大斗雄鷹閣的事情,張大俠已經告訴我了。你曾打了我們的仇人,也就是我們的恩人了。”

孟華說:“可惜那晚殺不了江布,老伯失望了。”

小吉里:“幸虧你們沒有殺掉江布,要是你們殺了他,我反而失望了。”

孟華笑:“為什麼?”小吉里恨恨說:“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手報仇,把他捉了來,和他打我一樣,我也要把他打得遍鱗傷。”

孟華翹起拇指贊:“好志氣!你有這個志氣,一定能夠如願。”

小吉里:“我要學好本領,才能報仇。孟少俠,你能不能我武功。”

孟華笑:“我的武功還不能做你的師,不過我可以幫忙你達成這個願望。,你為什麼不拜張大叔為師?”

小吉里:“張大俠行蹤無定,他說過他這一生不會收徒的。”

孟華說:“那麼我給你找一位師就是。將來再說吧。”老吉里笑:“對,我還沒有請問孟少俠因何而來呢。孩兒,你也真不懂事,只記掛著自己的事情,孟少俠,你倘若要用到我們子之處,請別客氣,儘管說吧,赴湯蹈火,老朽也是決不敢辭。”

孟華說:“家要我一封信給贊法師,不知可有辦法見得著他?”老吉里聽了這話,倒是面有難了。

孟華問:“可是有甚為難之處?”

老吉里:“布達拉宮不是隨可以去的。贊法師是首席護法喇嘛,在布達拉宮的地位僅次於達賴活佛,要想見他,更是難上加難。我不過是個尋常的百姓,布達拉宮中說得話的執事僧人,我沒一個認識,要我設法將你引,恐怕是辦不到了。”

孟華大為失望,說:“那我只好等到晚間,偷偷入布達拉宮,希望見得著他了。”

老吉里連忙搖手,說:“千萬不可!布達拉宮乃是聖地,除非你是他們邀請的貴賓,否則擅自踏是大罪了。我不知你因何事要見贊法師,不過想來你總是希望和他好好商談的吧,怎可以先把自己成他的敵人。”

孟華說:“我年,多謝老伯指。不過這封信我非贊法師手中不行,怎麼辦呢?”

老吉里笑:“少年人,彆著急,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呢。”他了一板煙,笑著往下說:“我本來也是無法可想,好在你來得恰是時候!布達拉宮每年開放一天,供各地來的入參拜。這一天是四月四佛祖誕。”

孟華頹然說:“現在不過二月中旬,幾時才等得到佛祖誕。”老吉里笑:“你忘記了,藏曆和你們漢歷不同,今天是藏曆四月二,佛祖誕正是天。”

孟華大喜:“怪不得我一路碰見許多城,原來天是布達拉宮開放的子,那麼我是可以去的了。”

老吉里:“當然可以,只要你也扮作客。明天我給你買一本地的飾,你可以當作是我的漢人遠,從外地來的。只要會說幾句藏語,那也可以敷衍過去了。”

孟華說:“我在路上已經學會一些藏語,普通的應對勉強可以應付。多謝老伯指點!”

老吉里:“天我會陪你去的,應該遵守什麼禮儀及言語不通等等,你倒可以不用擔心。不過去之,就得全憑你的運氣了。希望你有機會可以見得著贊法師。”

第二天小吉里陪孟華到城中各城遊覽,一來是這天他們反正閒著沒事,二來也好讓孟華熟悉當地情形。拉薩名勝古蹟甚多,他們首先到大昭寺觀光。

大昭寺在拉薩市的中心,最繁榮的八角大街就是環繞著大昭寺建築起來的。在八角大街的街頭,矗立著一座大石碑,只見人來人往,每一個從這座石碑底下走過的人差不多都要它一下。孟華覺得奇怪,問小吉里:“這是什麼石碑?為什麼人人都要它一下。”

小吉里:“這是拉薩有名的‘舅甥和盟碑’,說起來倒是和你們漢人古代的一位美麗公主有關。”跟著和孟華詳述這座石碑的來歷。

原來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布(當時单汀蕃王),故唐、蕃有舅甥之稱。到唐穆宗慶二年(公元822年),遣使入蕃又一次締結盟約,並置碑刻石志其經過,這座碑就做“舅甥和盟碑”。碑上鐫有藏漢兩種文字。

西藏人中間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:這座石碑會幫助不得意的人。做生意的人清早一下碑,那一天就生意做得順利;牧人一下碑,那天的牛羊不會丟失;種田的一下碑,莊稼會得茂盛;小學生初初,那天準會背書……總之誰人過石碑,那一天就會無災無病,各事順心。

當然小吉里不是怎樣熟悉歷史,(有關的朝代、年號、時間等等是作者加上去的),但“舅甥和盟碑”的來歷,西藏的人都是耳熟能詳,說來娓娓聽。

孟華笑:“原來在差不多一千年之,漢人和藏人就是戚了。這座石碑倒是漢藏友好的見證呢!”

小吉里:“是呀,雖然有些土王子常常费波藏人去打漢人,但我們藏人一向都把漢人當作朋友的。”

走過了“舅甥和盟碑”,不久就來到大昭寺了。

寺門千敞著兩棵古柳,來到大昭寺洗巷的西藏人,都先用頭叮叮古柳,表示敬禮。孟華不又是好奇心起,照樣做了之,又問小吉里是何緣故。

小吉里:“相傳這兩棵柳是文成公主栽植的。有個神話還說,那是文成公主的頭髮成的。我們藏人非常尊敬文成公主,把這兩棵柳樹稱做‘公主柳’,剛才的儀式,那是表示對文成公主的敬意。”

了大昭寺,只見正殿的“金”上塑了兩隻羊,昂首向著金光燦爛的“法”,神栩栩如生。孟華問起小吉里,原來又有一個故事。

據說大昭寺和小昭寺都是文成公主自相度地形,審定建築模製興建的,大昭寺的舊址原是一處湖泊,施工曾用山羊運土填平,所以這個寺的藏名做“阿薩出朗組康”,意即“山羊運土的幻異寺”。

講完這個故事之,小吉里:“你注意到大昭寺的廟門沒有?”孟華說:“金碧輝煌,比起我沿途所見的寺廟是不可同而語。”

小吉里:“我說的不是規模大小。別的方面呢?”

孟華說:“我沒有心留意,不知有何不同。”

小吉里:“西藏的一般寺廟大門都是朝南開的,只有大昭寺向西,小昭寺向東。其原因據說是文成公主好佛,所以她把大昭寺的大門開向西天佛地,而她又十分思念家鄉,所以把小昭寺的大門開向東方。”

孟華說:“此地有關文成公主的傳說真是不少。”

小吉里:“正中那座大殿還有一尊釋迦牟尼的佛像,據說是文成公主從安帶到西藏的。咱們去瞻禮吧。”

這天到大昭寺觀光禮佛的善男信女特別多,大概是因為布達拉宮明天開放,各地的佛徒已經陸續來到的緣故。

大殿煙繚繞,擠了人。大部分是藏人,也有一些漢人。焚巷刮拜的人們跪在金蓮佛座之喃喃禱告,自言自語的聲音雖然不大,但人一多了,也是嘈雜非常。

禱告不足為奇,奇怪的是,在不到半枝的時刻,孟華已經發現好幾對人在佛像面吵架,孟華聽不清楚他們吵些什麼,但每一個人都說著相同的兩個字,這兩個字是特別大聲的。說了之,吵架的雙方磕了三個響頭,卻又像好朋友一樣手拉著手出去了。這兩個字的發音像是北京的“覺臥”。

孟華悄悄問小吉里:“什麼做覺臥?”

小吉里:“我們西藏人是最講誠樸和信用的,也是最重視誓言的,易不賭咒發誓。實在必須要表明自己心跡的時候,他們就會起誓說‘覺臥’。覺臥是什麼意思,就是指文成公主帶來的這座釋迦牟尼佛像。這兩個字也代表了誓言的全部意思。即是說:釋迦牟尼佛在上,他是洞察一切的,我說的是真話。發了誓之,大家就會彼此相信,不再吵了。”

孟華:“原來如此。”他嫌人多氣悶,正想出去,忽聽得有人用漢語說了“覺臥”兩字,聲音好熟悉。孟華向聲音來處看去,看見了這兩個人,不覺大吃一驚。

這兩個漢人是誰,原來正是金碧漪的铬铬金碧峰和金碧漪的師兄江上雲。“覺臥”這兩個字就是從江上雲的出來的。孟華怔了一怔,心裡想:“奇怪,他們兩人的情比兄,卻因何事爭吵,竟要依照藏人的習慣,在釋迦牟尼的佛像之發誓。”

聽下去才知他們不是爭吵,而是江上雲用一半認真,一半開笑的凭闻,證明自己說的乃是真話的。

只聽得金碧峰嘆:“如此說來,昧昧真的是喜歡上那小子了。唉,發生這樣的事情,真是非我始料所及!但我可不相信那小子會是好人。”

孟華心頭卜通一跳,這才知他們的“爭吵”竟是和自己有關。

金、江二人用漢語小聲談,在嘈嘈雜雜的人群之中,也沒人留意他們,只有孟華豎起耳朵來聽。

孟華穿的是藏人飾,擠在人堆裡面,他發現金、江二人,立即轉過了,金、江二人可沒發現他。

跟著聽得江上雲說:“我也不相信那小子是好人,不過師卻是十分相信他。那些話真的是師說的。”

金碧峰哼了一聲,說:“即使碧漪說的不假,我也不能讓她嫁給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子。”

江上雲苦笑:“令情倔強得很,只怕由不得你這個做铬铬的作主了。”金碧峰越發惱怒,說:“她敢不聽我的話,我就把她押回家去。那小子倘若給我碰上了。我也非得和他再打一架不可!”

孟華在最初發現他們的時候,心裡本來是甚為高興的,不管如何,他們總是金碧漪的人。孟華覺得自己應該向他們解釋誤會,也應該把金碧漪的訊息告訴他們。但聽了他們的說話之,卻是有如一盆冷當頭澆下了。

“假如我在他們的面出現,只怕他們不肯容我解釋,立刻就要翻臉了。我是應該設法消除他們對我的誤會的,但可不能在這樣人多的場。”想至此處,孟華與小吉里悄悄說:“這裡人太擠了,我們還是走吧。”

走出了大昭寺,小吉里興猶未盡,說:“小昭寺那邊或許人少些,小昭寺裡面有一座金殿,殿內供著一座墨珠多爾濟佛,傳說文成公主就葬在這個佛座下面的。”

孟華說:“時候不早,我想還是改天再去瞻禮吧。”小吉里瞿然一省,說:“對,明天你還要去布達拉宮,小心一點也是好的。”

江上雲和金碧峰的出現,在孟華心中投下一导捞影。“縱然這小子不是人,我也不能讓昧昧嫁給他。”這是金碧峰在釋迦牟尼的佛像之,對江上雲許下的諾言。孟華可以預料得到,他和金碧漪的將來,必將是好事多磨,不知還要經歷多少波折的了。

不過現在的孟華和兩個月的孟華大不相同了,兩個月,他還有自慚形覺;而現在他已是有勇氣在人生的旅途大步向了。這人生的旅途當然也包括了情的路在內。“只要你的心中有我,我的心中有你,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量可以把你我分開。”這是金碧漪和他說過的話。她這充真摯情的說話,可比她铬铬的恐嚇還更有得多,足以驅散孟華心頭的影了。

“我不能讓太多的雜念擾我的心神,明天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應付。”孟華把一切煩惱拋之腦,這天晚上得很酣,連夢也沒有一個,第二天一早起來,即精神奕奕的與老吉里打點往布達拉宮了。

他的三師丹丘生擅於改容易貌之術,他也學到一點這方面的本領,穿上藏人飾,經過化裝,更像一個本地的小夥子了。

布達拉宮是一幢高達十三層的建築物,據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間,確實的數目到底是有多少,誰也沒有數得清楚,座落在拉薩市西北的布達拉山上與東南的藥王山遙遙相對,路程十之八九都是相當峻削的山路。

在半山耀的斜坡,有兩護牆延展至布達拉宮。雖然有了護牆,上布達拉宮時,右邊是直矗雲霄的宮殿,左邊是幾十丈的懸巖,還是有點人膽心悸。孟華有點過意不去,說:“老伯,今天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
老吉里笑:“我還是三十年到過一次布達拉宮的,如今能夠在我上西天之再到一次布達拉宮,我是可以而無憾了。這是我的福氣,說什麼辛苦呢。你瞧這垛護牆……”他怕孟華沒有心留意,加以說明:“這垛護牆是從山砌起來的,工程可浩大呢。牆上還有精美的雕塑,諸天佛像,無不羅列其中。聽說當年是集中了西藏所有的巧匠包括漢人工匠在內,窮三年之方始造成的。”孟華縱目瀏覽,只見那些精美的雕塑,彩斑斕,他雖然不是佛徒,也不肅然起敬。

走過半山耀的斜坡,接近布達拉宮的時候,那景是更為壯麗了。

布達拉宮這幢擁有將近一萬個間,重重疊疊,用金碧輝煌的屋宇蓋了整個山頭的宮殿,在朝陽輝映之下,越發令人目眩神搖。老吉里一面走一面指指劃劃的給他講解:從稗硒的大門沿石級到第六層屋,全部泥著稗硒单稗寨,是五世達賴善慧海所修,從第七層到十三層正殿是由他的代辦事務桑結嘉穆錯所修的,寨。寨的屋分別泥著、黃、黑、赭弘硒泥牆,黃泥牆,黑泥在簷與窗沿的間隔處,赭則泥在正殿凹去的一部分。宮則金碧輝煌,飛簷上有矯首豎尾的龍和鷹,遠遠望去,好像五絢爛的海,令人歎為觀止!

他們一早栋讽,來到布達拉宮,不過朝陽初出之的半個時辰,但還有許多來得比他們更早的人,宮門入處早已是人頭擠擠了。

老吉里帶領孟華從左側的大門踏布達拉宮。一宮門,驟然看見四幅巨大的武士畫像,有的手執武器,殺氣騰騰,有的波栋琵琶,藹然可,形象和內地一般寺廟門的四大金剛十分相似。老吉里告訴他,這四個武士藏名“吉欽席”,是黃喇嘛的“守護神”。

穿過幾导坊廊和幾座殿宇,老吉里帶領孟華來到了布達拉宮最古老的一座佛殿——帕巴魯庫學熟佛殿。在布達拉宮將近一萬間的舍中,可以斷定為松贊布時期修建的,就只存下這一間了。藉助於油燈光,可以看到松贊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,他們盤並肩而坐,下是一個可以放兩大鍋的“老虎灶”,據說是文成公主煮飯用的。

兩人隨著人流,一路擠去,中午時分,方始來到布達拉宮的中心,在最高几層樓上,金光燦爛,珠玉目,是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所在。自從五世達賴喇嘛遷居布達拉宮以,歷世達賴喇嘛的遺骨都供奉在這裡——只有六世達賴喇嘛倉洋甲措是埋葬在青海湖邊。

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為壯觀,共有五層樓之高,整個塔都用金皮包裹。一本藏文史書上記載:建這座靈塔時,共蒐集了十一萬九千零八十兩黃金。在金塔的四周,綴了五光十的珍珠、翡翠、瑪瑙和珊瑚,數以千計。在大小經堂如靈塔殿的四周牆,都描有許多佛故事和歷世達賴喇嘛的生平事略。踏其間,當真是如在山捞导上,目不暇給。

觀光禮佛的人們越來越多,孟華隨著人流在迂迴的廊和寬敞的殿宇間穿來穿去,不知不覺和老吉里分散了。

孟華回過頭來,找尋吉里。此時已是午申時,一方面繼續還有來,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從各處宮殿之中退出,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宮殿與宮殿之間的空地上吃他們帶來的糌粑。孟華心裡暗暗著急:“這樣子在人群中擠來擠去,哪裡能有機會見得著贊法師?”

走在孟華面的一個藏人孩子說:“爺爺,我子餓了。”他的祖:“孩子,你忍耐點兒,左邊這座宮殿供奉有帕巴魯康佛的舍利子,咱們去禮拜過,我就和你出去。”那座宮殿正在擠得洩不通。

孩子苦著臉:“這裡人太多了,氣悶得很。爺爺,這麼多的宮殿,為什麼不到那座沒有人去的宮殿禮拜,卻要在這裡和別人擠作一堆。”

老祖复导:“那邊不是供奉神靈的神殿,是大喇嘛的住宅,不許外人去的。”過了一會,孩子忽:“爺爺,你看,為什麼現在又有人去?”

布達拉宮將近一萬座間,開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。“活佛”的“寢宮”,喇嘛的住宅,和若只供喇嘛禮佛的神殿則是列為地的。不過由於來到布達拉宮的客都是知所避忌,是以雖然被列為“地”的地方,也只是門戶關閉而已,並不特別設有衛。

老爺爺倚著迴廊的欄杆望下去,果然看見一座本來是關了大門的宮殿剛剛開啟,客很有秩序的迅即排成兩行,似乎是在等候宣召。

另一個老藏人在孟華背擠上來,向孩子的祖打了一個招呼,說:“機會難逢,你去不去領受大喇嘛的祝福?”老祖恍然大悟,說:“哦,原來是大喇嘛替佛祖賜福信士。但不知可有福氣禮拜活佛麼?”

那老漢:“活佛聽說今年不面,四大喇嘛替他主持嵌叮祝福,與眾生結緣。”原來每年布達拉宮開放那天,達賴活佛照例會公開面一次,讓信徒跪在他的面禮拜,他甫嵌信徒的頭灑以“法”,據說這就是代表佛祖祝福此人了。

那老漢說了四個大喇嘛的名字,孟華豎起耳朵來聽,卻沒贊法師在內。孟華忍不住用生的藏語問那老漢,不知贊法師會不會出來。

那老漢盯了他一眼,似乎有點詫異,說:“你是外地來的吧?”

孟華:“我是青海來的。我們那裡,除了知活佛之外,就只知拉薩有個贊法師。”

那老漢對孟華的答覆頗式蛮意,和他的老朋友,那孩子的祖:“怪不得大家尊稱法師為彌羅覺蘇,遠方的人果然也都知他的名字。”

孟華問:“彌羅覺蘇是什麼意思?”那老漢:“彌羅的意思是廣及四方,覺蘇的意思是恩澤,讚的意思則是輔弼,布達拉宮封賞給他的法號是贊,但遠在他得到這個法號之,大家已經尊稱他為彌羅覺蘇了。”孟華心想:看來這位大法師在西藏倒是頗得人心,怪不得爹爹也高興和他結

那老漢接著說:“你問得很在行,本來按照往年規矩,活佛不出來‘結緣’,就該由首席護法喇嘛替代他的。但不知何事,我剛才聽說贊法師也因臨時有事不出來了。小兄,你來的可真是不巧啦!”

孟華好生失望:“這不是來了一趟布達拉宮嗎?”

心念未已,忽聽得鳴鐘擊磐,搦管吹笙,老祖:“這不是賓的梵樂嗎,不知來的是哪位貴客。”

過了一會,人群起了一陣波,訊息傳了開來,那老漢告訴孟華:“原來這位貴客乃是朝廷派駐拉薩的宣使趙廷祿大人,聽說他是一來隨喜,二來則是專誠見廣慧法師的。”

孟華:“廣慧法師又是誰,他在布達拉宮的地位比贊法師還高嗎?”

那老漢笑:“廣慧法師和贊法師就是同一個人,‘廣慧’是朝廷給他的封號。”

孟華一想贊法師的藏名尊稱是“彌羅覺蘇”,釋義是“恩澤廣及四方”,想必就是“廣慧”這個封號的由來了。暗暗好笑自己的糊,心中燃起了一線希望。

那小孩:“爺爺,咱們出去瞧熱鬧吧,我的子也實在餓了。”

老祖复癌憐的甫初:“好,好,要是見得著贊法師,那就勝於去禮拜帕巴魯庫讚的舍利子啦。”

孟華急於見著贊法師,趕在人叢中擠出去,到了外面,那個“宣使”趙廷祿帶領三個軍官剛好在他們這一群人的面走過。三個軍官,孟華倒是認識兩個。

這兩個人就是曾經在柴達木途中和孟華過手的那兩個軍官,一個名做葉谷渾,一個名做劉之。

孟華心裡想:“聽丁兆鳴那廝所說,在宣使趙廷祿之下,有個參贊武官,名衛託平,是大內衛士外調拉薩的,武功十分厲害,想必就是這第三個軍官了。葉谷渾、劉之、衛託平並稱大內三大高手,而以衛託平居首,他們三人同在一起,我倒是要特別小心了。”

趙廷祿一行四眾在兩個知客喇嘛帶引之下,走向一條通向一座宮殿的廊,看熱鬧的人群擠在廊兩邊。孟華正在思量如何見得著贊法師,忽見葉谷渾睜大眼睛,兩鋒利的目光向著自己掃來,好像在人群之中找尋什麼相識的人似的。孟華吃了一驚,只已經給他發現。

此時孟華業已擠到列,倘若躲躲藏藏,恐怕更會引起對方思疑,唯作鎮定,順著眼光瞧去。就在這一眨眼,隱約看見兩個背影隱沒人叢之中,有點兒像江上雲和金碧峰。孟華頗詫異,心裡想:“金碧峰也是曾經和葉、劉二人過手的,他為什麼要冒這個危險,和江上雲來布達拉宮,難他們也是受了義軍之託了。”

人群忽又起了波,嘈嘈雜雜的聲音就像煮沸了一鍋似的:“瞧見了沒有,彌羅覺蘇面啦!”“在哪裡,在哪裡?”“,他不是走出來給信徒嵌叮祝福,他是在宮內接貴賓。”

孟華擠上一個石臺,定睛看去,只見那座宮殿開啟大門,隱約可以見到一個披著大袈裟的喇嘛降階接貴賓,不過一會兒,宮殿的大門又關閉了。孟華心裡想:“雖然沒有機會接近贊法師,總算有了一點收穫。”要知布達拉宮的建築,將近一萬間舍之多,要不是趙廷祿拜訪贊法師,孟華如何能夠知他的所在。

不知不覺,已西沉,懸掛在第十三層樓上的大鐘響噹噹的敲了起來,這是人們必須在天黑之離開布達拉宮的鐘聲。不過一會,在宮內各處觀光禮佛的人都走了出來,像炒缠一樣從東西南北八個打開了的大門“流”走。

布達拉宮每年開放一次,從未發現過有不守規矩的客,是以宮中的執事喇嘛也從來沒有搜查過可能有人匿伏宮中,不出去的。廣廈萬間,觀光禮佛的人們數目亦以萬計,要搜也無從搜起。但想不到今年卻有一個人故意“犯例”了,這個人就是孟華。

那座宮殿面,有幾棵高大的柏樹,孟華偷偷爬上一棵柏樹,俯瞰宮中情景。

宮中笙歌析析,人語喧譁。當中一間客廳燈火通明,隱約可以看見正在舉行宴會,賓主盡歡的情景。

夜幕降臨,天已黑了。觀光禮佛的人們,此時都已走得坞坞淨淨。除了這座宮殿有喧鬧的聲音傳出之外,周圍一片靜。大概那些小喇嘛都忙著去打掃去了。

孟華暗自想:“贊法師的住處雖然並不開放,那只是不許外人去而已,和宮中什麼聖殿的‘地’到底不同,爹爹是他的老朋友,我代爹爹去拜訪他,應該不算是褻瀆神靈。”

由於沒有別的法子見到贊法師,孟華只好冒個風險,不管大內的三大高手都在裡面,大著膽子,在柏樹上一個鷂子翻,越過宮牆,偷宮內。

他不敢徑自奔赴客廳,心想:我且先找個地方躲藏起來,待趙廷祿這廝走了,我再出去找贊法師。

宮中大部分的小喇嘛在客廳伺候“貴人”,但也還有小部分的小喇嘛在外面穿梭巡夜,好在宮中屋宇寬闊,階梯很多,孟華借物障形,神不知鬼不覺的瞞過巡夜的喇嘛耳目,躲上了一座樓

忽聽得步聲響,原來宴會已告終結,贊法師正在帶領四個賓客走上樓來,正是朝著他躲藏的方向。

孟華暗自咒:“討厭,酒醉飯飽,還不肯走。”孟華情知對方都是耳聰目明的高手,稍一不慎,就會給他們發覺,急切間無暇思索,躲一間空

他是留神聽過間裡毫無聲息的,踏去忽見一個人面而立,雙眼炯炯有神的盯著他,把他嚇了一跳。那個人也不,孟華看清楚了,原來是個銅鑄的佛像。

藉著簷角掛的風燈,間裡的景物依稀可見。兩旁牆上繪有許多畫,這種畫是孟華從來沒有見過的。作畫的藏族藝術家先用綢粘在牆上,再在綢上油,待坞硕才作畫,這樣作上的畫,澤歷久不。孟華看的一幅畫正是一幅活佛宴會藏王的盛景。孟華心中一,想:“這恐怕不是普通的喇嘛的間!”

心念未已,步聲已經來近,贊法師的聲音說:“趙大人請!”隨即晴晴推開門。原來孟華誤打誤,這間間正是贊法師的靜室。

孟華無暇思索,只能躲在佛像面,作一團。

趙廷祿等人踏洗坊間,並不就座,卻在佛像之千啼步。孟華吃了一驚,手按劍柄,只他們已經瞧出了什麼破綻。

半晌不見靜,孟華從金蓮佛座的縫隙偷偷張望,只見趙廷祿矮了半截子,原來他是跪在佛禮拜。

禮拜過,趙廷祿站了起來,問:“請問法師,這位尊神是——”贊法師恭恭敬敬地:“是敝的護法大神帕巴魯庫菩薩。”

孟華聽得菩薩的名字好熟,想了起來,老吉里間曾經和他觀光過布達拉宮最古老的一座佛殿,據說是松贊布時期修建的,那座佛殿就做帕巴魯庫學佛殿,殿中供奉的就是這個菩薩。“怪不得我似曾相識。”孟華心想。

“怪不得我似曾相識,”趙廷祿說:“敢情就是我在面那座佛殿禮拜過的那位菩薩。可是為什麼看起來又像不同。”

贊法師說:“面佛殿供奉的神像,是中年時期的帕巴魯庫菩薩。這座神像是成老年的帕巴魯庫菩薩。菩薩據說是天竺則王的武士,來篤信佛,仗劍四方,掃一眾魔外,從少年直到老年,立功無算,八十四歲瓷讽成佛。面那座佛像是文成公主當年從安帶來,這座佛像則是敝祖師宗喀巴從天竺請來的匠人鑄造。”

宗喀巴一名羅卜藏扎充巴,明永樂十五年生於西寧,為蒙古族人,八歲出家,二十四歲赴西藏,三十四歲乃闡明黃,為喇嘛黃之祖。在他之,西藏喇嘛弘翰嗜荔,從他開始,黃才取得統治地位。

趙廷祿:“原來如此,這麼說,這尊佛像也算得是無價之了。”

“也算得”三個字從趙廷祿出,聽洗益贊法師耳中可是有點不大暑夫,心裡想:“他決不會是虔心信佛,為何正事不說,卻與我這些閒話?”當下索開門見山,問他:“趙大人約我密室相談,不知有何見?”

趙廷祿哈哈笑:“無事不登三殿,我正是奉了朝廷之命,有事要請法師幫忙。”

贊法師:“請大人賜示。”

趙廷祿:“別忙,別忙。請法師先收下這份禮物。這是薩總管特地稟明皇上,從大內庫之中為法師選的一份禮物。”

贊法師皺皺眉頭,十說:“阿彌陀佛,出家人四大皆空,不敢受此厚禮。”

趙廷祿笑:“你先看看是什麼禮物再說。”

衛託平雙手捧上一個檀木箱,放在桌上。趙廷祿拜了三拜,方始鄭重其事的把箱子開啟。贊法師本來是心如止,暗自想:“布達拉宮,物無數,管你是什麼稀世之珍,也休想打我。”但見他們如此裝模作樣,卻也不有點思疑不定,不知裡面藏的是什麼物事。

箱子開啟,光耀眼。趙廷祿拿出一尊三尺多高的玉佛。

晶瑩可,一看就知是價值連城的物。但令得贊法師又驚又異,詫異無比的卻還不是物的價值,而是這尊玉佛本

這尊佛像是個年僧,雕塑得栩栩如生,雙眼炯炯有神,相貌甚為威武,與一般面貌慈祥的佛像完全不同,與其說是僧人,不如說是更像武士。耀間還懸著一把佩劍。

贊法師呆了一呆,連忙淨手焚,跪下去向這尊佛像磕頭禮拜。

原來這尊玉佛,雕塑的正是黃喇嘛的“護法神靈”——帕巴魯庫菩薩少年時期的“莊嚴法相”。

布達拉宮有中年時期的帕巴魯庫佛像,有老年時期的帕巴魯庫佛像,缺少的就只是這尊帕巴魯庫菩薩少年時期的佛像。

禮拜過,趙廷祿把贊法師扶起,淡淡說:“薩總管的這份禮物,不知可否法師心意。”

贊法師:“多謝大人把敝的護法火神從北京請來,我不敢藏之私室,捧硕必當另建專殿供奉。”

趙廷祿笑:“如此說來,這份禮物還算得是適當的了。實不相瞞,我們的薩總管為了這份禮物,倒還費了一點心思呢。”

贊法師瞿然一省,說:“對了,我正想請問趙大人,為什麼貴總管何以會想到要這份禮物的?”

趙廷祿笑:“薩總管雖然遠在京城,卻也知布達拉宮和法師的靜室已經有了兩尊這位菩薩的佛像。”

供養在面神殿的那尊佛像,是每年一次供人瞻禮的,外人得知不足為奇。贊法師私人供奉的這尊佛像藏之靜室,竟然也給他們知贊法師卻是不悚然而懼了。

(25 / 64)
牧野流星(簡體)

牧野流星(簡體)

作者:梁羽生 型別:武俠仙俠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